醫患關系緊張有哪些主要原因
當下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愿景也越來越大,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生活當中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當下社會很多領域的發展都是比較滯后的,醫療領域也是如此,傳統的醫療領域在受到互聯網經濟的沖擊以后,也開始逐漸涉足到這樣的行業中來,而在互聯網醫療緩慢起步發展的同時,醫患關系也是非常緊張的,那么,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背后都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優質醫療器械配備資源不均衡。醫療器械資源分配存在“分水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一、二線城市與鄉鎮的GDP差異大;另一方面 ,同一個城市不同醫院的醫療資金實力也不同,這兩方面都會導致醫院與醫院之間的高端醫療器械存在巨大差異。高端先進的醫療設備流向大型醫院,就醫流量也在各個大型醫院之間回流。可怕的是,傳統醫療在資源配置不均的現狀難以改變,傳統醫療市場上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大型醫院規模越來越大,而小型醫院則面臨“死亡”危機。 其次,醫生培育周期過長,優秀人才資源短缺。就醫者對醫療市場要求愈發嚴格,醫療行業多次以患者體驗為中心進行改革。在前段時間的國家相關機構公布的醫生培養計劃中不難看出,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至少需要8年時間,這就意味著醫學院在招生數量、質量上更加謹慎,醫療人才也正向精英化、高端化、高齡化的趨勢發展。但目前醫療市場上人才短缺與迅速、持續增長的醫療需求矛盾愈發明顯,傳統醫療“需大于求”的問題更加突出。 此外,放緩的藥品價格與就醫消費者支出大相庭徑。在當前醫藥市場上,就醫消費者對藥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趨勢。雖然近期在國家醫療改革的幫扶下,醫藥價格大幅度調低,但就醫消費者的負擔并沒有因此得到減輕,仍需自掏腰包承擔相應的藥價。過高的藥品價格一直是醫療糾紛的主要爆發點之一。 綜上所述,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固然是解決這樣的醫患關系的一種有效的途徑,但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使得這樣的互聯網醫療在發展的過程中是舉步維艱的,同時,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只不過是傳統醫療發展的一個背景,當然,在互聯網經濟大勢所趨的形勢下,這種互聯網醫療看起來似乎是傳統醫療行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是,這是需要時間的,最主要的就是社會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也一定要跟上人們的觀念的轉變。